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115章 辽王的屯垦计划

十月初,老朱的圣旨到了,批准辽东再成立十三屯卫,并在辽东增设海州、复州二卫。

朱植对着辽东地图思考好几天,指导郭镇用蛙跳战术,最终完善了辽东十三屯卫规划方案。

辽西方面,除了最初之国大凌河登陆地的凌海成立广宁中屯卫外,另外在大凌河以西的小凌河、女儿河交汇处也就是后世的锦州成立广宁左屯卫,在广宁东南盘山脚下鹞鹰河一带,成立广宁右屯卫,广宁府北方的懿州成立广宁前屯卫,广宁府东北方向增设一个广宁后屯卫。

这五个屯卫暂时采取一军戍守,四军垦田的模式,各自实际兵力相当于一个千户所。

至于广宁城附近,经过一年的初步开发,已无必要进行军垦,除了留出十万亩基本农田,以辽王府私产名义进行机动掌握外,其他全部开放民垦,张信只负责卖田收税就行。

这一年来辽王府投入实在太大了,一边把之国的费用几乎都砸进了屯垦,一边还要维持军工生产和人员开支,目前几十万两银子的屯垦收入还是入不敷出。

辽王府现在也缺钱,急需现金回流。而将建有配套水利设施的农田卖给移民是最好最快的来钱方式。

辽南方面,只在辽阳以北的石城也就后世的灯塔市成立定辽前屯卫,在红崖子成立定辽后屯卫。辽阳城周边其他地方,全部开放民垦,黄湜负责收税就行。

辽北方面,在沈阳以西准备连接运河的地方设立新民屯卫,在三万卫以北,沿燕长城至二龙湖古城遗址成立四平屯卫,在长春以西的伊通河畔黄龙府成立长春左屯卫,在长春以东的松花江畔吉林乌拉成立长春右屯卫,在长春以南的伊通河畔成立长春后屯卫,在长春以北松花江畔与饮马河交汇处成立长春前屯卫。

这样,大辽东面上看似只设立了十三个屯卫,但实际上还是有十八个屯卫,有点后世建设兵团的味道。

看来这和后世的打折扣、搞变通,是一脉相传的。

老朱建立的大明卫所制度实际上是借鉴元朝的军队屯田制度,又进一步发扬光大。

大明卫所按名称划分有好多种,有守御、屯田、屯卫、护卫、群牧、土卫、守御军民等十来种之多。

但就功能来说,大明卫所任务主要有两类,一是担任守备、巡逻、出征等军事任务外,二是担任种地、养羊等生产任务。

根据驻地所在安全形势的不同,这两大功能之间的比例经常变化,这也给了辽王随机发挥,因地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